每次坐飛機時,我總會很想看看下面的台灣長什麼樣子?
看看我認不認得出來到了哪裏?地面上的城市跟景點在天空上看又是什麼樣貌?
可惜坐靠窗的機會不多、窗戶太小又飛得太高,永遠沒法滿足我想看「3D台灣」的願望,
但感謝齊柏林的這部電影,
提供了我們終於可以用另一種視角來「看見台灣」的想望。
影片一開始,
先舖排了許多秀麗絕倫的台灣自然與人文景像,
於是,我發現雖然我去過的地方已算不少,
但像清水斷崖、大霸尖山、鼻頭角、貓鼻頭、王功海濱、甚至是玉山......
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我沒去過,
台灣雖小,
但還有太多好山好水好人情等待我們去體驗跟追尋。
片中很多地貌下面沒打字幕,又是從空拍角度來取景,
如何在短短時間內搜尋腦中資料庫、即時認出片中景點,這也是看本片的一種樂趣。
接著,在放映台灣各地農漁業的田園景像後,
你會驚艷原來從空中看,在不同的光影下,
台灣的農作景色竟可以像外國照片般美不勝收,
讓我們看見人與自然、人與土地原來的親密關係。
但接下來,影鋒一轉,
就是一連串秀麗大地被濫墾、濫伐到「面目全非」的驚心影像。
(很抱歉,電影網站並未提供不好看的劇照圖片,或是我一時沒找到)
其中,包括了檳榔樹/高山茶/高山蔬菜,為了滿足人們口感與休閒需求,
硬是在高山上、甚至是水庫集水區砍除原本的樹木植被、改種高經濟價值的作物,
造成了台灣水庫的嚴重淤積,
而清淤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沖涮與水庫壽命的縮短(夭壽);
影片中最令我觸目驚心的就是「清境農場」,
包含了「老英格蘭」及仍不斷在大舉動土的各式各樣民宿,
在平地看或許感覺不大、但從空中看就有如失敗的整容手術般,
將整片山林搞得肢離破碎;
從清境下山時總會看到一抹清綠的「萬大水庫」,
在空拍影片中才發現,以碧綠水色聞名的她,
早已被上游高山蔬菜的濫伐、以及清境民宿業的濫建,
淤積到只剩一小角,湖水早已不清綠、水庫壽命再沒多久也將壽終正寢。
這些民宿業都是合法的嗎?當然都是不合法的;
南投縣政府都不管嗎?當然都是不管的。
再過幾年,
每年降雨豐沛的台灣勢將面臨嚴重缺水的危機,
因為大部分水庫都將因淤積而作廢,
很難想像這會是真的,但確實就會成真。
片中並沒有用口白一一點名哪些人破壞環境、哪些地方及中央政府官員縱容環境破壞、哪些縣市的地景已經面目全非?
但包含:花蓮的水泥業開挖山林、用一寸寸國土資源外銷去換取微薄利潤;
西濱超抽地下水養殖魚塭,換來地層下陷每年淹水反撲的代價;
在沿海地區設置垃圾掩埋場,讓廢棄垃圾污染及流入大海;
為了養殖九孔、滿足地方需要超設漁港、海岸開發建設,全台海岸線已被破壞殆盡,福爾摩莎成為一個用消坡塊築成的水泥城堡;
桃園觀音的出海口成為排放工業廢水的「黑水溝」;高雄後勁溪的紅色河川.........
這些現象或許早已是新聞事件、或許不被媒體注意而被各方政府默默遮蓋,
有些我們以為早已經是歷史了,現在環保進步而已不再....
透過空拍景像,讓人發現原來仍是「完成式、進行式」,甚至還是持續污染與破壞的「未來式」,
祇能說,除了怵目驚心還是怵目驚心。
行政院長江宜樺說,
『齊導演說他拍攝這部片子並不是用什麼激烈抗議的方式,這真的是一種最溫柔、最敦厚的提醒。他告訴我們每一個人,不只是政府,也包括每一個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人,要怎麼樣看待我們的生活、面對未來,還有怎麼樣對子孫做出交代。』
---是呀,
這個提醒真是太溫柔了點,
假如不提點出來,各級政府還會繼續「視而不見」呢,就像黑心食品一樣;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我沒看過網路上的評論意見,
或許那些覺得齊柏林的批判不夠嚴厲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不過,當一個人放棄到手的退休金、抵押房子來完成這樣的夢想時,
實在很難再苛責人家什麼了;
就本片的藝術性來說,
我也沒什麼資格來論斷,但以一個素人導演來拍出這樣的紀錄片,
讓許多人開始反思、或只是單純的感動,在這麼負向的台灣社會已經是很好的事了.....(我最近的願望都很卑微);
唯一讓我覺得怪怪的是吳念真的口白配音,
怎麼樣都覺得很不搭咧~~就是說不出的一個怪法。
換個人來講應該會好多了吧~~。(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