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蕙-初登場  

很久沒寫了,甚至覺得自己都沒什麼思緒了,但看了這場演唱會後,覺得還是該寫點什麼,該交代點什麼,在荒煙蔓草中有了些動力。


還是找了V姊作伴,事後證明果然是對的,V姊真是聽演唱會最好的腳呀(其實不管做什麼都是)。在去的路上,我考慮了二件事:一是要不要買螢光棒,上次阿妹演唱會
V 姊教我聽演唱會的「鐵律」是「一定要買螢光棒」,果然那場在我旁邊的西裝男就很慘,整場手根本不知該怎麼擺;但,這是江蕙耶~~~  到小巨蛋後,發現 「果然」--小販們的生意很差,因為江蕙的演唱會是不需要螢光棒滴。這也印證了我考慮的第二件事:「到現場後,該不會旁邊坐的都是阿公阿媽吧?」--「果 然」--。這也可以叫做「阿公阿媽坐伴聽演唱會初體驗」。



開場後,感覺江蕙略顯緊張,畢竟,要一個人掌控總共一萬個人的場子,還要講話帶氣氛撐那麼久不是件容易的事,進退節奏要拿捏的很好。不過,漸漸的,隨著好 歌一首首的熱開,舞群、設計的橋段(彈吉它、不挿電、戴佩妮、阿杜....)以及穿挿的藝人賀詞等,讓江蕙略靜的曲風不致顯得太乾。到了安可的「酒後的心 聲」,整場的氣氛終於達到最高潮,阿公阿媽終於動起來了,呵呵。

我對江蕙的歌沒有很熟,雖然小時候就聽了她不少歌,但上國中後就開始斷層了,畢竟我也是戒嚴/解嚴時代的人了咩。一直到「酒後的心聲」後,才又斷斷續續 「接收」到她的一些流行金曲,算是「有點熟又不是太熟」的程度。這次演唱會也算是完整認識二姊的一次機會,就靜靜地聽。有點小欣慰的是,之前陸續看了「星 光二」的比賽後,對於二姊的演唱功力,「自此有了深刻而長足的認識」。........就比較聽的出來功力好的人厲害得很明顯的差別了吧,功力就不用多 說,反正我也不太會說,反正,江蕙的歌聲被人家評為台灣的國寶,應該雖不中亦不遠矣了吧。



認真點講,雖然有些歌並不熟,但仍能讓人從中體會到我們的母語之美,也惟有江蕙才能把這件事做的這麼完美。而且,也因為江蕙,台語歌的意境、曲風,才跳脫 了過去總是在悲情與江湖中漂泊的既定形象(我不是很能這樣講啦),江蕙跟製作團隊對台語歌精緻化及普及化的貢獻,讓台語歌跨界到一般的流行樂壇,就算不聽 台語歌的人也一定聽過「家後」吧?很少人不為其中的歌詞意境而感動?在聽「風吹風吹」時,也覺得這簡直已經是台語詩了,我沒法熟到信手捻來當例子,但要說 江蕙將台語歌提升到雅俗共賞的境界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還有一點我挺喜歡,是整場的設計是有story的。除了小江蕙還有彈吉它的橋段外,還介紹了江蕙小時候為了環境開始唱歌的過程,唱著唱著,沒想到這一輩子 就這樣唱下去了,她的青春、她的人生,甚至還可能這輩子就嫁給唱歌了,只要這樣子唱歌就算可以滿足了,除了幾首歌意喻得不到的愛情外,ending曲是 「藝界人生」,好像就是這一代紅伶在自託心境的感覺,很棒。當她要把演唱會獻給在天國看不到的爸媽時,更是讓人感動到不行。後來知道江蕙為了演唱會準備了 十個月,彩排了不知道幾十次時,二姊在唱歌這條路上所付出的敬業與認真,真是沒有話說。



最後,可以說江蕙是台灣的美空雲雀嗎?



至少,我在聽演唱會時,心裏是這樣想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wei@pixnet 的頭像
    Awei@pixnet

    Awei's Lonely Planet

    Awe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