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拖久了也不特別期待的日子終於來了,太陽劇團的演出。
在吃過(真的)期待已久的肯德基全家餐後,
一行人來到了這個很顯著的大帳蓬。
太陽的帳蓬已經不只是帳蓬了,
它還帶來很醒目的行銷宣傳效果。
我們看的是Alegria(歡耀之旅)戲碼,
是太陽劇團一年中同時在16個國家演出戲碼中的其中之一,
不過圖下這位表演者在看完後的印象非常之淡,
不知道為什麼要以他當海報的主角?
我們只搶到3100 的票,位子是在舞台的左側,有些表演視覺效果沒有在正面看的好,但我們也消費不起;
不過在這容納2500人的帳蓬中,離舞台距離比想像中近很多,這點還不賴。
第一個演出是「雙人高空飛索」,就是有一個表演者坐在高空鞦韆上擺盪,
再做一些優雅而驚險的動作,是暖場表演,算是還好。
可能有人覺得有點奇怪?
對,是一個人,而不是「雙人」,
但它網站上註明「主辦單位保留節目更動權」,
你也不能拿它怎麼樣?可能是傷風感冒了吧!?
第二個節目叫「空中飛人」,但跟我們一般傳說中的空中飛人並不一樣,
就是一位表演者綁了鋼絲,再結合彈索和體操環所作的表演。
有點凌空虛渡的感覺,另外從空中作多次翻滾而下的動作也算精彩。
這個叫「歡耀飛騰」,就是一群表演者在彈跳墊上不斷的彈跳、做空中翻滾,
對這些應該練過地板體操競賽的選手算很簡單,
但要算準時間互相交錯翻滾還是要一定的精準度。
這二個小丑很忙,
在每場表演間都必須出來串場,錢不好賺。
這個是在平衡桿上做的表演,這位表演者用單手就可以在空中扭曲身體並維持平衡,
還可以轉圈圈給各個角度的觀眾看。
這二位是玩火的,表演者藉由類似指揮棒的火把,將火燄圍繞在身體四周飛舞,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手轉火把的速度飛快,國內一些玩火的人根本不能比,
非常的熟練專業。
這個叫「柔軟奇骨」,其實就是表演彩帶及轉呼拉圈,電視上也有很多人會,
只是在音樂及環境的烘托下,是有她的美感。
上半場在結束前,有一段像是有人回家又面臨暴風雪的表演,
但沒有人看得懂那到底在演什麼、什麼意思?納悶。
只知道就開始休息了。
至於下半場,因為工作人員宣達不能拍照,
怕會影響表演者的安全,所以我也就沒拍了。
下半場的曲目是比較精彩的,有「俄羅斯彈跳桿」、「柔軟奇骨特技」、「空中飛桿」幾項:
- 「俄羅斯彈跳桿」:
空中彈跳者被地面支撐者厚實肩膀上一根、兩根或三根彈跳桿,縱身拋向半空中,在每個翻跟斗、半空旋轉後,
穩定地站立在彈跳平桿上那令人不可思議的窄小空間 上。俄羅斯彈跳平桿演出必需有高度的專注力,
空中飛人與地面支撐彈跳桿者,兩者之間需有絕佳的默契。每一支俄羅斯彈跳橫桿大約只有2-6英吋寬。
這個表演相當的精彩,是我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橋段,
可能因為它的形式相當創新的緣故吧?
在其中,有位負責撐彈跳桿的胖兄非常活耀。
雖然他不是負責彈跳的表演者,但非常的搶戲,觀眾看到他都樂不可支,
他也一直趁空檔對觀眾擠眉弄眼的,很活耀。
您看,活脫脫就是「白雲」跑進去搶戲嘛~~~
大家認出這個笑點後都笑翻了,但他不知知不知道大家到底在笑他什麼?
- 「柔軟奇骨特技」:
這個就是大家俗話說的「軟骨功」了,看起來像是大陸人的二個年輕女子,在台上盡其所能地扭來扭去,
那些動作都已經完全超出人體極限了,很誇張,但他們做來是如此的自然。
不少人覺得噁,我也覺得是有點,
在冷調燈光照射下,怎麼都覺得像是外星生物的感覺;
技能是很精彩、動作也很曼妙,雙人演出的默契也非常之好,透出的是一種很詭異的美感。
不過如果你半夜醒來,看到身旁老婆睡一睡擺出這些姿勢,應該馬上被嚇醒奪門而出吧?
話說回來,這些女孩經過這麼嚴苛的訓練、這麼扭曲身體的表演,
不知有否對她們身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 「空中飛桿」:
這就是壓軸的「空中飛人」了,不過是改良式的,
仍是相當的精彩,不過大家或多或少還是會懷念傳統式的空中飛人吧?我想。
看到這邊就結束了。
(回來後查了網站,發現有二項「雜耍表演」、「空中立方體之舞」沒看到,不解。)
出來後,仍有一堆人捨不得離去,在周邊商品區逛了很久,我也順便捕了一些畫面。
還看到康康和唐從聖呢,
在回家的路上,稍微冷卻後,覺得其實對太陽的表演評價,我只能給「還不錯」,卻沒法給更高的評語。
總覺得有些「不被完全滿足」的感覺,
是還不錯,但不像廣告詞講的一生至少要看過一次!
反而讓我們覺得一生就只要看一次就夠了!不必再多。
會造成這樣的感覺,有可能因為票價實在太貴了(國外沒這麼貴),
如果只花一千多的錢來看,可能會還滿意,
反而是看阿妹演唱會的那種滿足感,我覺得至少是二倍。
大概跟我「HIGH點」不低也有關係吧!?
(也有很多人是從頭HIGH到尾的,呵呵)
再者,平心來看,
太陽的節目也不過是傳統的「雜耍」而已。
但它之所以成功,在於精細地將服裝、道具、音樂....等巧妙融合在一起,
並營造出舞台劇的氛圍,同時將各個項目的質感表現出來,
這就是太陽劇團成功的關鍵;
它的行銷也是一絕,光「一生一次」這口號就讓不少人跑去消費了,
無怪乎太陽會是「藍海策略」裏被當做討論的藍本,
在文創領域也是被當做教案,成功其來有自。
但,對我來說,這輩子,大概這一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