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切都是因為一隻雞腿而開始的:因為一隻雞腿而被霸凌、結拜、因為一隻雞腿衍生的冤仇而殺人、入幫,又因為多烤了一隻雞腿結成父子情緣渲染了片尾悲憤的高潮戲,一切都是有了這隻雞腿貫穿全片的轉折點,這隻重要性不輸給陳漢典的雞腿造就了可預期不知將破幾億的台灣電影經典票房!實在是影史上最重要最有票房價值的一根雞腿呀!~~~~XD


身處在一個會時常聽聞艋舺拍片訊息的環境,最近都會不由自主地翻閱很少看的娛樂版,看到令人驚喜的每天票房刷新數字都會相當開心;也因此,不再拖拖拉拉等約人今天一早就自己跑去看了,看08:55的咧,還真勤奮!雖然這種極早場觀眾太少無法得知大眾反應,但至少我在看完後,會靜靜待在座位看完謝幕字幕後再離開,真的是拍得很成功!我只是想看部本土製作的成功商業電影,而<艋舺>真的辦到了!!




看完後,阮經天的狠勁、眼神,馬如龍的教父氣勢,那些俗艷鮮明的本土風格畫面,黑幫肅殺的狠辣驚心,會在腦海中久久不去。有些影評很輕易地就把它冠上了「黑幫電影」的類型,但我覺得,它從頭到尾都還是部熱血的青春電影啊~~只不過是七○年代艋舺版的。除了「義氣」跟「友情」的主題外,從街景、招牌、海報(李烈海報看來不太像啊)、服裝、造型(含脖子上的香火袋)、劇本、口條、廟口、FZR、名流100、乃至於扁鑽、武士刀、黑道地盤分配的邏輯......,在在盡顯了台灣本土嗆辣鮮明的元素風格,跟過往的觀影經驗相較,我發覺讓我著迷的是它Local 的讓人心動,<艋舺>是部驚艷的「風格電影」。




看到片中主角穿的訂做制服跟屌樣,會不由得想到以前熱血青春的那些同學.....。沒錯,我是曾經活在戒嚴/解嚴時代的六年級同學~~,那個訓導主任會拿著藤條在後面追趕的年代,國一同班的同學,到了國二就會被畫分為「升學班」跟「放牛班」,這個社會就這樣被劃分成上等人跟下等人,被分配到的是連粉筆都沒拿過、整學期只坐著教課的懶惰老師,我曾有陣子跟這些被放棄的同學相熟過,也曾擔任從上學期幫老師管全班的班長變成下學期帶著全班「抗暴」的反骨英雄,他們真的不想讀書嗎?並不是。只是這個教育體制沒法提供他們跟得上的access,老師甚至抱著反正你們下課還會去補習的心態敷衍應付,這個煩燥苦悶的青春就這樣脫軌佚出了........。這部電影沒講到這裏來啦,但你就是會不由得的想起那些人、那些事。






我是個外行人,所以關於什麼導演、演技、攝影、燈光、敘事.....什麼的也就不獻醜了,反正都有著相當高的水準,以下的就只是亂寫一通;阮經天確實演得挺好,雖然沒法跟劇中大哥有著真正的江湖味,但光眼神的殺氣跟口條就很到味了;有同事看過埋怨陳漢典的戲為什麼那麼多?但人家真得演的不錯,也是有劇情需要,熟女的埋怨不免有著私心不客觀的成份;馬如龍當然演得好,但王識賢卻也壞得不賴,如果能再讓他演個五、六部,是不是可以直追任達華咧?鳳小岳演技比<九降風>更進步了;「太子幫」另外二個綠葉配角,我一直恍惚有著「阿KEN+納豆」的設定錯覺.......。




我也終於看到了被馬如龍拿東西耍臉的黑道角頭一角,先前報上報導:這位真正的大哥曾向李烈埋怨,因為演了這個諧星角色在預告片一直播出,人家一看到他就笑,害他現在都沒辦法「處理代誌」呀~~~XD


先前地方上有不少抗議本片污名化萬華的聲音,拍攝團隊則稱等上片看完了再來評斷,嗯,看完了果然讓人莞爾。有些架不得不打、有些事就是不得不做,儘管一開始是青春熱血相挺,但後來已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連紐承澤飾演的外省掛大哥,頭上還有個「大哥的大哥」,「風-草」的比喻與「艋舺」平埔族本義「小船」在江湖上隨波遊盪的含義相呼應(雖然這不是歷史由來的意義)。片尾的一些台詞有置入一些教化的喻意,導演跟編劇可能還是有些不得不然的壓力吧,如果能多點留白會更好,不過也已經是很瑕不掩瑜了。

  


我很喜歡片尾最終畫面的處理,五個人在讓人不想上課的藍天白雲中翻牆出去,趙佑庭意味深長的回眸一望,代表著那稍縱即逝的青春美好。本片的成功意義在於(雖說「意義」是「三小」!?),不同於<海角七號>讓人意外的票房奇蹟,<艋舺>從頭到尾是依循著好萊塢的商業製片模式,從製作、選角、宣傳、行銷......一整套在嚴謹運作的,這部片會是台灣製作商業電影的一個里程碑,感謝李烈跟紐承澤(喔,還有那隻雞腿)讓我們見證了台灣「電影復興」這一刻的美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國片
    全站熱搜

    Awe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