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鍋蓋頭  

  看完電影才知道原來是【美國心‧玫瑰情】導演山姆曼德斯的作品,難怪風格比較特殊,而且是一位二十歲大兵口述戰爭實錄的暢銷書所改編的。

 全片花了很多時間在描述大兵們到波灣後、開戰前,漫長等待期間,焦燥沮喪的挫折心情,先前的苦熬訓練就是為了上戰場殺敵,但日子一天天過去,敵人究竟在 那裏?等到真的開戰後,敵軍快速敗退到地面部隊追不上的地步,戰爭僅四天四小時即結束,那之前學到的殺人訓練、漫長等待又為的是什麼?導演沒給答案、也不 作批判,留給觀眾自行評斷。

 全片最諷刺的情節在片尾傑克葛倫霍飾的「史沃福」跟搭檔「卓依」終於有機會用狙擊槍射殺兩名共和衛隊軍官時,突然衝出另一軍官要呼叫空襲來炸毀軍官所在 的機場指揮塔,卓依忍不住要求甚至犯上,希望能讓他們先執行狙擊後,再呼叫空襲,反正伊拉克軍官勢必得死,但at least能讓他們有殺人的機會;在遭到拒絕後,卓依不禁抱頭痛哭,史沃福也失神無措......我覺得這段超諷剌,雖然結果相同,但伊拉克軍官的人命已 經不是人命,是這兩位鍋蓋頭大兵在加入陸戰隊、在波灣漫長等待中,唯一能證明自己存在的依據,當這個「福利」被剝奪後,這場波灣戰爭、甚至加入陸戰隊這個 歷程變成了毫無意義。

 史沃福和卓依並非熱愛殺人,他們看到另一個粗野同袍凌虐伊拉克人遺體時,不惜硬嗆制止,但換了一個場合,卻悲哀到只能借殺人到證明自己,這是戰爭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從小戰爭故事、戰爭遊戲、戰鬥訓練不都是藉著殺敵來獲得滿足感嗎?

 第一次波灣戰爭時,我那時也很興奮,小時愛看軍事雜誌的我,終於有了與戰爭「恭逢其盛」的機會,如今想想真很stupid,但我那時也是不知覺被養成的?這是一個社會深層結構的問題。

 片中士兵們在焚燒的油田旁過夜的景像也是一絕,只有黑暗跟火紅的世界,既像外星球,又像身在地獄。

 

 

 

arrow
arrow

    Awe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